“做得很好,慢慢来,不着急,拿起下一个圈,准备投这里试试……”午后,海南省保亭县加茂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康复科陆续繁忙起来,护理师黄叶正在为一名手部力量恢复患者做训练,她边竖起拇指鼓励着,边把定制的训练工具交到患者手上,并耐心指导他通过定点投掷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手部力量的恢复训练。
加茂镇中心卫生院护理医师在指导患者开展手部力量恢复训练
“这些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大多是周边百姓。自从镇卫生院康复科开设,并将开展项目纳入医保报销体系后,极大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如今,大家定期前来康复训练,每次仅需自付几十到一百多元不等。不仅有本地居民,还有周边乡镇的一些中风后遗症患者也会过来试试。”加茂镇中心卫生院执行副院长彭帅介绍到。
近年来,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同质化,保亭县医疗集团共派驻27名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同时任命临床业务骨干担任执行副院长,通过管理和技术帮扶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彭帅就是其中之一。
从科室病房到田间地头,派驻到加茂镇担任执行副院长的彭帅在日常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随访中了解到,周边有部分村民由于手术后遗症等原因导致偏瘫、语言障碍等问题,无法展开正常交流和生活。为给患者创造便利的康复训练条件,帮助他们恢复自理和沟通能力,重拾信心,彭帅开始摸索在镇卫生院开展中医理疗、康复训练等项目。
行走训练、积木搭建、握笔绘画……在中医康复理疗室,各式各样、围绕开展手部、脚部和脑力活动等康复训练设备一应俱全。
“为了鼓励基层卫生院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医疗服务,县里投入近50万元支持开设中医康复科。”彭帅提到,科室开设以来,卫生院组织医护人员到省外开展运动训练、中医康复理疗等知识进修学习,考取康复训练师资格证,贴心和专业的服务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患者在中医康复训练室接受深度肌肉刺激治疗
贴上辅助器具、设定程序,患者只坐上片刻,便可完成一次康复疗程。“自从听说镇上卫生院可以开展康复理疗,我觉得就诊方便,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定期过来治疗,诊疗费也不高还能医保报销。”正在通过深度肌肉刺激治疗仪接受康复治疗的老人伸出腿来展示比划着,“前段时间因为手术造成的腿部臃肿消下来不少,也能够正常活动了。”她满意地说到。
“从前,‘散、弱、小’是乡镇医院的特点,也是人们对基层医疗的第一印象。近几年,保亭县医疗集团通过推动医共体建设,用工具、建机制,全面加强县域内医疗综合实力,提升群众的就医满意度。”保亭县医疗集团党委副书记、总院长万象新介绍。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是为了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上来。除了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保亭县还组织基层医护人员到总院开展技能学习培训,通过“双向发力”,多角度带领基层医疗改革迈上新台阶。
“来到三道镇中心卫生院就诊,这里的医生护士团队都会热心地为患者服务,他们精湛的医术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在保亭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收到的一封信件上,居住在当地的候鸟老人用书写的言语表达着认可和谢意。
坚守在守护百姓健康的“最后一公里”,乡镇医院和卫生室的医护人员是编织基层医疗底网的重要一环。
在下乡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服务时,三道镇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张玉坤了解到这位独居候鸟老人的情况,除了日常接诊,在蚊虫叮咬的季节,他便在上门随访时带上防蚊工具、询问和关注健康情况,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夸赞。
三道镇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张玉坤为病人看诊
与三亚接壤,有着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众多景点的三道镇,成为了更多候鸟人群和游客来此居住和游玩的目的地,也为本地的医疗服务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我们去年建成启用的CT室,配备了联影40排螺旋CT,通过分院检查、上级诊断的模式,患者在乡镇就可以享受上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此外新开设的化学检验科也具备开展多项检测项目的条件,现在,卫生院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张玉坤介绍到。
服务的升级带来的是能力的扩容。2024年,三道镇中心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长27%,住院服务156人次,翻了近30倍。为了提高接诊能力,该卫生院住院部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
“未来我们将制定‘健康积分法’等一系列政策,筹措资金用于鼓励在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的优秀医护人员和群众,助力医防协同。”说到基层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万象新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保亭县医疗集团还依托智慧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赋能分院与总院的信息协作,促进基层医疗从传统诊疗模式向诊前的健康管理、咨询、评估、疾病筛查及患者随访、慢病管理等全流程服务延伸,推动医防融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将今年作为“落实与行动年”,保亭县医疗集团立足卫生健康工作实际,以“十大行动”为抓手,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实施多层次、全覆盖优质资源下沉,探索信息数据在基层医疗的应用,切实将医疗服务的“根须”扎得更深更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保亭县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书写生动注脚。